曹魏政权的谋主是谁?三国杀玩家必看的历史冷知识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凌晨两点半,电脑屏幕的光照得眼睛发酸。我正翻着《三国志》和一堆史料,突然想到个问题——曹魏阵营真正的"大脑"到底是谁?是郭嘉?荀彧?还是司马懿?这个问题在三国杀圈子里也经常吵得不可开交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。

一、谋主这个头衔有多重?

建安十二年(207年)曹操给荀彧写的信里白纸黑字写着:"君之相为匡弼,君之相为举人,君之相为建计,君之相为密谋"。这封《与荀彧书》直接把"谋主"的定位说透了——既要能制定战略,又要会推荐人才,还得参与机密决策。

当时曹营谋士分几个梯队:

曹魏政权的谋主是谁三国杀

  • 一线智囊:荀彧、荀攸、郭嘉、程昱
  • 二线参谋:刘晔、蒋济、董昭
  • 后期王牌:司马懿(这人得单说)

二、候选人们的表现报告

1. 荀彧:曹魏的萧何

建安元年(196年)提出"奉天子以令不臣"的战略,直接决定了曹操集团的发展路线。但这位更像大管家,常年留守许都搞后勤,严格来说不算纯粹谋士。

高光时刻 翻车现场
策划迎奉汉献帝 反对曹操称魏公(最后被逼自杀)
推荐了戏志才、郭嘉等人才 官渡之战前主张撤退(幸亏曹操没听)

2. 郭嘉:鬼才的AB面

民间人气最高的谋士,十胜十败论确实精彩。但仔细看《三国志》,这哥们更像战术大师而非战略家——

曹魏政权的谋主是谁三国杀

  • 预言孙策会遇刺(运气成分很大)
  • 建议急攻吕布(结果围城三个月)
  • 反对远征乌丸(曹操没听反而大胜)

建安十二年(207年)去世时才38岁,要是多活十年说不定能跟诸葛亮过过招,可惜历史没有如果。

3. 荀攸:被低估的操盘手

这个人特别有意思,在《三国志》里和荀彧合传,但存在感低得多。实际上他参与的重大决策包括:

曹魏政权的谋主是谁三国杀

  • 官渡之战献计烧乌巢粮草
  • 赤壁之战前唯一反对南征的
  • 十二奇策(可惜失传了)

有个细节很说明问题——曹操常说:"荀令君之进善,不进不休;荀军师之去恶,不去不止"。俩荀一个负责举荐好人,一个负责除掉祸害,配合得严丝合缝。

曹魏政权的谋主是谁三国杀

三、司马懿算不算谋主?

必须单独说这个bug级人物。建安十三年(208年)才被逼出山,资历比前面几位浅得多。但看他的操作:

  • 襄樊之战建议联吴抗蜀(直接导致关羽败亡)
  • 识破诸葛亮空城计(存疑,但演义写得太精彩)
  • 后期熬死曹家三代人(这就属于超纲了)

严格来说他属于后谋主时代的人物,就像公司创业期的CTO和上市后的CEO,根本不在同一个赛道上。

四、历史给的参考答案

《三国志·魏书·荀攸传》明确记载:"是时荀攸常为谋主"。注意这个"常"字,说明是长期状态而非偶尔客串。

再看时间线:

曹魏政权的谋主是谁三国杀

时间段 主要谋士
196-207年 荀彧+郭嘉组合
207-214年 荀攸独挑大梁
214-251年 司马懿逐步掌权

所以答案很明显——荀攸才是曹魏中期的核心谋主。只不过这人低调,计谋被曹操用了就烧掉手稿,连亲儿子都不知道他具体出过什么主意。

凌晨四点,咖啡已经喝到第三杯。突然想到三国杀里荀攸的技能是"奇策",倒是很符合历史形象——不显山不露水,关键时刻甩出王炸。要是技能强度再高点就更好了,毕竟这位可是让曹操说出"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,无毫毛可非者"的狠角色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