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迷你世界里造潜艇?手把手教你玩转浮潜黑科技
凌晨三点盯着电脑屏幕,突然想到个事儿——昨天在《迷你世界》群里看到有人问潜艇怎么控制上浮下潜,当时随口回了句"用推拉机械臂不就行了",结果被五个萌新追着问细节。得,干脆爬起来把这事儿说透,反正明天周末能补觉。
一、先搞懂潜艇的核心原理
现实中的潜艇靠压载水舱控制浮力,游戏里虽然做不到完全拟真,但用推拉机械臂+滑动方块就能模拟类似效果。这个组合就像潜艇的"肺",吸满水就下沉,排空水就上浮。
关键三件套:
- 滑动方块(潜艇骨架)
- 推拉机械臂(浮力控制器)
- 标记器(结构连接件)
1.1 滑动方块的隐藏特性
很多人不知道,滑动方块在《迷你世界》里有个冷知识:当它带动结构移动时,如果结构内部有封闭空间,这个空间会暂时保留原有物理特性。简单说就是——
做个密封舱注水后,只要不破坏结构,水就不会凭空消失。这个特性简直是为潜艇量身定制的。
二、分步建造可潜浮的潜艇
下面这个方案我实测过二十多次,从1.7版本到现在的1.23都能用。建议先用创造模式练手,别像我第一次试的时候,在水底拆了半小时方块。
2.1 基础框架搭建
先铺个5x3的船底平台(任意方块),然后:
- 船头方向放滑动方块,注意蓝色面朝船尾
- 接上标记器(+/-各一个)
- 用普通方块延伸出潜艇外壳
部件 | 数量 | 摆放要点 |
滑动方块 | 1 | 必须作为动力源 |
标记器+ | 决定移动方向 | |
标记器- | 与+成对出现 |
2.2 浮力控制系统
在潜艇底部开个2x2的舱口,周围放四根推拉机械臂(长度调至3格)。这里有个骚操作:
- 机械臂末端各放一个发射器
- 发射器里装水桶(下潜用)和空桶(上浮用)
- 用电路连接所有机械臂
测试时发现个有趣现象:如果机械臂不同步伸缩,潜艇会像醉鱼一样歪着下沉。所以必须用蓝色电能线确保同步。
三、控制系统的三种方案
根据复杂程度,推荐这三种控制方式:
3.1 萌新友好版(按钮控制)
在驾驶舱放两个按钮:
- 绿色按钮接推拉机械臂电路
- 红色按钮接滑动方块电路
按绿色注水下潜,按红色排水上浮。缺点是反应慢半拍,但绝对不容易出错。
3.2 进阶玩家版(压力板自动控制)
在潜艇底部外侧放两个压力板:
- 金压力板(深度>10格时触发上浮)
- 铁压力板(深度<5格时触发下潜)
这个方案需要精准计算电路延迟,我有次调试时让潜艇在水面跳了半小时踢踏舞...
3.3 硬核大神版(红石比较器+水位检测)
利用比较器检测发射器状态:
- 当发射器内有水桶时输出强信号
- 无水桶时信号减弱
- 通过中继器调节灵敏度
这个方案最接近真实潜艇的浮力控制系统,但布线复杂到能逼死强迫症。建议参考《红石电路高级应用》里的水位检测章节。
四、那些年我踩过的坑
记得第一次做潜艇时犯的错,说出来让你们乐呵乐呵:
- 忘记密封舱室——注水后整个潜艇变水族馆
- 滑动方向错误——潜艇像火箭一样垂直上天
- 电路干扰——机械臂把隔壁的沙发拽进了海里
最惨的是有次测试深度控制系统,设置成"下潜到20格自动上浮",结果忘记做深度限制。第二天上线发现潜艇在基岩层蹦迪...
五、几个提升体验的小技巧
凌晨四点脑子有点懵,想到哪写哪吧:
- 在潜艇两侧加船桨(旋转方块)能提升转向灵活性
- 用荧光方块做舷窗,水下视野能提升300%
- 舱门最好做成双层的,参考现实中的气闸室设计
- 记得带氧气背包!有次测试时忘带,角色差点变成水鬼
哦对了,如果要做大型潜艇,建议分成多个独立浮力舱。这样即使某个舱室进水,也不至于直接沉底。这个设计灵感来自《舰船结构学》里的水密隔舱概念。
窗外天都快亮了,最后说个冷知识:游戏里的鱿鱼会被移动的潜艇吸引,跟着游动时特别像护航编队。有次我带着十几只鱿鱼巡游,场面壮观得像海底阅兵...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