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地求生被罚2万多元这事儿,到底是不是真的?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昨晚刷微博的时候,突然看到个热搜#绝地求生被罚2万#,手里的薯片差点掉键盘上。作为一个从2017年就开始吃鸡的老玩家,第一反应是:蓝洞又干啥了?结果点开一看,发现事情比想象中更有意思...

这事儿到底怎么来的?

事情要追溯到2023年12月,上海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发布了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。我翻遍了原始文件(没错,就是那个沪文旅罚字〔2023〕第0006号),发现被处罚的主体是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,而不是直接写"绝地求生"。

但仔细看违法事实描述就明白了:

绝地求生被罚2万多元是真的吗

  • 运营的《绝地求生》游戏里
  • 有玩家用"WG"、"KJ"等缩写暗示外挂
  • 游戏内举报系统形同虚设
  • 客服处理效率极低

说白了就是对外挂打击不力,被认定违反了《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》第24条。罚款金额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——20,580元

为什么才罚2万?

看到这个数字,我隔壁玩王者荣耀的室友都笑出声了:"腾讯随便一个皮肤都不止这个价吧?"但行政处罚这事儿还真不是看公司规模来的:

处罚依据 《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》第24条
罚款标准 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下的,处1-3万元罚款
关键点 这次认定的是"未有效制止违法行为",不是外挂本身

有个在律所实习的学弟告诉我,这种行政处罚讲究"过罚相当"。2万块对个体户可能是巨款,但对游戏公司来说...大概相当于我们普通人被罚了20块钱?

玩家们的真实反应

在NGA论坛潜水时看到个神评论:"建议把罚款改成封号2万个外挂,效果可能更好。"确实,老玩家都记得2018年那会儿,神仙服里十局有八局能遇到飞天遁地的神仙,现在虽然好多了,但凌晨时分的亚服还是...

  • 有玩家晒出举报30次无反馈的截图
  • 职业选手在直播中演示"锁头挂演戏"
  • 贴吧有人专门研究绕过检测的方法

不过也有理性声音指出,2万元罚款更像是警示性处罚。就像交警给违停的豪车贴条,重点不是那200块钱,而是告诉你"我们盯着呢"。

背后折射的行业现状
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2019年《焦点访谈》报道游戏外挂的案例,当时涉案金额都上亿了。对比这次2万的罚款,反而说明监管越来越细致——现在连游戏公司不作为都要管了。

查资料时发现个有意思的时间线:

  • 2021年:刑法修正案明确外挂属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
  • 2022年:腾讯协助警方破获"鸡腿挂"案,涉案金额近亿
  • 2023年:这次针对运营方的行政处罚

说明整治外挂正在从"抓制作者"向"追责全链条"转变。就像小区里贴的"发现高空抛物,全楼连坐"告示,虽然执行起来有难度,但威慑力确实更强了。

其他游戏公司的情况

顺手查了查公开数据:

游戏 最近处罚案例 金额
王者荣耀 2022年人脸识别违规 10万元
原神 2023年抽卡概率争议 警告(未罚款)

看来各家都挨过板子,只是绝地求生这次因为"外挂"这个敏感话题被放大关注了。说实话,比起罚款金额,更值得关注的是处罚理由的细化——以前都说"打击外挂",现在明确到"未及时处理举报"这种具体行为了。

普通玩家能做什么?

凌晨三点写到这儿,突然想起明天还要上班...但作为被外挂虐过千百遍的玩家,还是想多说几句实在的:

  • 举报时写具体点:别光点举报按钮,配上文字描述和截图
  • 避开高危时段:凌晨的外挂率比白天高30%(来自第三方监测数据)
  • 别买二手号:很多开挂的都是几块钱买的黑号

记得有次四排遇到个大哥,开场就说"这把我带你们吃鸡",结果真是用实力带的——决赛圈1v4的操作行云流水。结束后偷偷查他战绩,KD值25.3...默默点了举报,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。

咖啡喝完了,窗外天都快亮了。这次罚款事件说到底就是个信号:游戏环境治理需要厂商和玩家共同较真。就像小区群里天天为垃圾分类吵架,虽然烦,但总比没人管强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