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末的上海外滩美术馆门口挤满了人,我刚踮起脚尖,就看见赵薇穿着米色亚麻长裙从黑色保姆车上下来。她手里拎着个帆布画具箱,金属搭扣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——这场名为"跨界之魅"的艺术沙龙,主角正是这位影后的绘画作品。
从导演椅到画架的距离
三号展厅最里侧的《青藤》前围了七八个观众,有位戴金丝眼镜的老先生反复调整着鼻梁上的老花镜。这幅水墨作品里,葡萄藤的卷须正以书法飞白的笔触缠绕着电影胶片,角落盖着"薇"字朱文印章。"比去年苏州双年展那批进步明显",他转头和同伴嘀咕,"你看这破墨技法......"
藏在颜料罐里的时光
- 2016年:拜师岭南画派传人陈永安,每周三雷打不动上山水课
- 2018年:在《中餐厅》录制间隙完成《马赛港的黄昏》速写系列
- 2021年:个展《镜界》展出37幅混合媒介作品,其中8幅被私人收藏
时期 | 代表技法 | 色彩偏好 | 灵感来源 |
早期(2015-2017) | 水墨晕染 | 青灰色系 | 古典诗词(据《艺术中国》专访) |
中期(2018-2020) | 油彩堆叠 | 钴蓝+赭石 | 电影分镜(参考《VOGUE》艺术专栏) |
近期(2021-今) | 综合材料 | 金银箔+矿物颜料 | 戏曲服饰(中国美术馆研讨会记录) |
调色板上的多重身份
茶歇时我听见两个美院学生在争论:"要说构图确实专业,但笔触还是带着演员的表演性......"他们指的那幅《妆台》,确实把京剧贴片转化成了立体拼贴,凤冠霞帔用金粉混合丙烯厚涂,在射灯下像要燃烧起来。
艺术圈的真实声音
- 中央美院教授林墨白:"她用镜头语言解构传统水墨,这种跨界值得关注"
- 收藏家王振宇:"投资价值另说,但情感表达比很多职业画家真诚"
- 艺术评论人周子衿:"2019年那批抽象作品明显受赵无极影响"
夕阳透过落地窗把展厅割成明暗两半,赵薇正在给《江南晚报》记者演示怎么用刮刀制造肌理。她左手还沾着靛蓝颜料,袖口的褶皱里藏着星星点点的金箔碎屑,让人想起她某次采访里说的:"画笔和摄像机,都是通往真相的不同路径。"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