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师里妖琴师的自称,藏着多少冷知识?
凌晨三点盯着游戏界面发呆,突然发现妖琴师战斗时那句"余音绕梁"的台词——这货明明用的是"余"自称啊!瞬间困意全消,翻遍游戏台词录屏和式神传记,结果发现网易在这角色的人设上埋的彩蛋比想象中还多...
一、自称用"余"的违和感从哪来?
第一次听妖琴师说"余之音律"时差点把茶喷屏幕上。要知道游戏里用"余"自称的式神总共就三个:
- 妖琴师:"余音未绝"(觉醒前)、"余之曲调"(觉醒后)
- 荒:"余乃高天原..."(剧情对话)
- 御馔津:"余之箭矢..."(特殊台词)
但荒是神明,御馔津是稻荷神,用"余"这种上古帝王自称还算合理。可妖琴师官方设定只是"因执念化妖的古琴"啊!查了《山海经》《搜神记》里乐器成精的记载,压根没这种自称习惯。
式神 | 常见自称 | 特殊自称 |
妖琴师 | 余(80%台词) | 吾(战斗语音偶尔出现) |
大天狗 | 我 | 在下(对晴明时) |
酒吞童子 | 俺 | 本大爷(醉酒状态) |
二、挖出来的三个设计逻辑
凌晨四点给做游戏文案的朋友发消息骚扰,结合他给的线索大概理出三条原因:
1. 唐代乐师的真实记载
《教坊记》里记载过天宝年间的宫廷乐师李龟年,这人在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,有"每遇良辰胜景,为人歌数阕,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"的记载。妖琴师传记里"被战火损毁的古琴"设定,明显是致敬这个典故。
重点来了:唐代教坊乐师确实会用"余"自称!在敦煌出土的《乐工要录》残卷里,就有"余习此曲三十载"的记载。网易考据组这次居然没瞎编...
2. 音律与文言文的特殊关联
翻《梦溪笔谈·乐律》才发现,古代乐谱记载有个冷知识: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,在唐宋时期常对应"吾、汝、其、彼、余"五个人称代词。其中:
- 宫音=吾(代表创作者)
- 羽音=余(代表演奏者)
所以妖琴师用"余"自称时,其实在暗示"我是乐曲的执行者"而非创作者,这和他"重现亡主曲调"的悲情设定完美契合。
3. 器物成精的语言学彩蛋
《酉阳杂俎》里记载过成精器物都爱用古语自称的现象。比如会说话的铜镜称"朕",百年毛笔称"拙",千年古琴确实该用"余"——这个字在先秦时期本就是贵重乐器的代称,《周礼·春官》里"典庸器"条目明确写过"祭祀则帅其属而设荀虡、余器"。
三、玩家最容易忽略的细节
打着哈欠对比了不同皮肤的语音包,发现个细思极恐的设定:
觉醒前台词用"余"的频率高达90%,但换上"青坊主·禅心"联动皮后,自称突然变成"贫僧"!查了皮肤故事才知道,这对应着他被高僧点化的if线剧情。这种细节要不是半夜戴着耳机根本发现不了...
更绝的是在协同斗技里,当妖琴师和晴明同时出场时,有1%概率触发特殊对话:
- 晴明:"阁下音律似曾相识"
- 妖琴师:"余之旧主,亦作此叹"
这里用"余"而不是"吾",暗指他始终活在别人音乐记忆里的悲剧内核。这种文案设计简直奢侈到犯规——毕竟99%玩家根本听不到这段对话。
窗外鸟都开始叫了,最后分享个最冷的发现:妖琴师用三技能时,如果敌方有酒吞童子,台词会从常规的"余音绕梁"变成"余音...刺耳否?"。这彩蛋埋了四年才被玩家扒出来,据说是致敬日本传说里琴师用音乐镇压鬼王的故事。
咖啡杯早就空了,突然觉得网易文案组可能都是夜行动物——这些藏在自称里的心机,大概只有凌晨挂机刷御魂的人才会注意到吧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