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入殓师在第五人格里玩起"殓公":一场关于生死与游戏的奇妙对话
凌晨三点半,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入殓师角色在第五人格里给倒地的队友"收尸",突然意识到这个场景有多魔幻——一个现实中整天和死亡打交道的职业,在游戏里继续干着老本行。这感觉就像厨子下班回家继续颠勺,老师放假还要批改作业,只不过入殓师的工作对象从真实的逝者变成了像素化的游戏角色。
入殓师在第五人格里的职业还原度
游戏里的入殓师卡尔能做什么?我掰着手指头数:
- 提前给队友准备"棺材"(替身人偶)
- 在队友倒地后远程进行"入殓"
- 让队友从棺材里满状态复活
这设计简直是把现实工作中的核心流程像素级还原了。记得有次和真实入殓师朋友双排,他边操作边嘀咕:"这游戏策划肯定来殡仪馆采风过,连入殓前的准备动作都像在给遗体做消毒。"
现实入殓流程 | 游戏中的对应操作 |
遗体清洁消毒 | 入殓前的准备动作 |
更衣化妆 | 替身人偶制作 |
入棺仪式 | 队友从棺材复活 |
为什么"殓公"这个外号能火出圈
凌晨四点的游戏语音里,总能听到这样的对话:
"殓公救救我!我要上椅了!"
"别急,正在给你画遗像..."
这个戏谑的称呼能流行起来,说到底是因为打破了生死禁忌。在游戏里,死亡变成可以反复上演的表演,入殓师从令人避讳的职业变成了团队救星。有玩家在论坛说得好:"当'死着玩'成为日常,殓公就成了最可爱的死神。"
游戏内外入殓师的形象反差
现实中的入殓师往往被贴上这些标签:
- 严肃
- 不苟言笑
- 工作环境压抑
而游戏里的卡尔完全颠覆了这个印象:
- 穿着精致西装
- 随身带着化妆箱
- 复活队友时还会说"该起床了"
这种反差萌让不少玩家开始主动了解真实的入殓行业。有个00后玩家在微博分享:"玩了殓公后去参观了殡仪馆开放日,才发现真实的入殓师比游戏里更温柔。"
那些游戏没告诉你的真实入殓细节
趁着游戏匹配的空档,我翻出了《殡葬服务实务》教材。发现游戏为了娱乐性确实省略了很多细节:
遗体缝合——现实中要处理创伤的入殓师,可能需要像绣花一样缝合数十针。而游戏里受伤的求生者永远保持着完好的外观。
防腐处理——真实的化学药剂使用流程能写满三页纸,游戏里就是一键"入殓"的动画效果。
不过也有意外真实的设定。比如入殓师不能复活自己这条规则,和现实中"入殓师不能给自己入殓"的职业伦理莫名吻合。
当真实入殓师玩起自己的游戏角色
采访了三位现实中的入殓师玩家,得到些有趣的反馈:
"第一次用技能时手都在抖,太熟悉了反而不会操作。"——林师傅,从业8年
"队友总让我快点儿入殓,他们不知道现实中做个基础处理至少要两小时吗?"——王女士,殡仪专业毕业生
"游戏里复活队友要说台词,现实中我们基本保持沉默。这点差别最大。"——陈先生,入行3年
最绝的是有家殡仪馆真的组织过员工内战,据说战况异常激烈,因为大家都太熟悉彼此的"工作套路"了。
游戏对职业认知的影响
某高校殡葬专业老师告诉我,这两年明显感觉报考学生里第五人格玩家变多了。"有学生直言不讳说是玩了殓公才来了解的,虽然动机不纯,但能打破偏见总是好事。"
不过也有老入殓师吐槽游戏太儿戏:"死亡哪有这么多重来机会?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无法复活的真实。"
凌晨五点,我又开了一局。看着游戏里的卡尔给队友入殓,突然想到明天(哦不,今天)约了那位入殓师朋友吃饭。得记得别像游戏里那样,见面就问"要给你准备棺材吗"——这种玩笑在现实里可一点都不好笑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