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把沙盒游戏做到1亿月活的深圳女人
凌晨三点的深圳科技园,高妮妮办公室的灯还亮着。这位迷你世界的掌舵人正对着电脑修改新版本的角色设计,桌角放着半杯凉透的港式奶茶——这是她创业六年来雷打不动的加班标配。
从游戏策划到上市公司CEO
2016年那个闷热的夏天,当高妮妮带着10人团队在民治出租屋里敲出第一个方块人时,没人想到这个画风稚嫩的游戏会成为现象级产品。如今公司前台挂着两组数字:全球注册用户4亿,单日UGC内容产出800万条。
- 2015年:辞去腾讯高级策划职位
- 2016年:用自家客厅当办公室
- 2018年:获得字节跳动首轮投资
- 2021年:登上胡润U30创业领袖榜
藏在代码里的管理哲学
在迷你世界总部,新员工都会听到那个著名的"像素级较真"故事:某个深夜,高妮妮因为角色跳跃高度多了3个像素点,硬是拉着程序团队改了17个版本。这种偏执渗透在每个细节里:
用户年龄 | 解决方案 |
8岁以下 | 语音交互+色块识别 |
9-12岁 | 模块化编程教学 |
13岁以上 | 开放API接口 |
市场部小张有次凌晨两点收到老板的语音:"地图加载速度比竞品慢0.8秒,明天我要看到优化方案。"这种压迫感让团队又爱又恨,但正是这种较真让游戏安装包始终控制在200MB以内。
三次关键抉择背后的赌性
2017年那个决定至今让投资人后怕——当所有同行都在做氪金道具时,高妮妮坚持"UGC内容分成"模式。财务总监记得很清楚,当时账上资金只够撑三个月。
"要么做成青少年版的YouTube,要么全体失业。"她在全员会议上这句话,后来被印在公司文化墙上。这场豪赌的结果是:
- 12岁玩家"建筑小Q"年收入超百万
- 教师用户自发开发出3000+教学地图
- 游戏内电商GMV去年突破9亿元
不为人知的至暗时刻
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,服务器同时在线人数暴涨至700万。运维团队在微信群发了一张截图:高妮妮戴着口罩睡在机房行军床上,手里还攥着流量监控报表。后来大家才知道,那周她女儿发着高烧在家隔离。
这种狠劲也体现在危机处理上。去年面对某国际游戏巨头的抄袭诉讼,她带着法务团队72小时不眠不休整理出1.2TB原创证据,最终让对方撤诉。
办公室里的烟火气
不同于其他科技公司的高冷,迷你世界总部永远飘着零食香。高妮妮的玻璃柜里放着三样东西:
- 玩家手绘的感谢明信片
- 女儿用游戏搭建的"妈妈办公室"模型
- 已经停产的诺基亚N81(开发原型机)
市场总监老王有次撞见她在休息区和小学生玩家组队打Boss,输了还认真记下孩子的改进建议。"别被她的娃娃脸骗了,"研发VP笑着说,"讨论数值平衡时,她能连续吵八小时不喝水。"
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游戏里的夜晚场景总能看到办公室亮着的灯——那是美术组偷偷加进去的彩蛋。高妮妮发现后非但没生气,反而给团队点了奶茶:"下次记得把奶茶杯也建模进去。"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