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化腾谈青少年网络教育:科技企业该做些什么?
周末在小区遛弯,碰见邻居张姐正跟儿子斗智斗勇。初中生抱着手机不撒手,当妈的急得直跺脚:"你说现在的孩子,手机比亲妈还亲!"这场景咱们家长可能都经历过,也难怪马化腾在最近的数字教育论坛上,专门用半小时谈青少年网络教育问题。
一、马化腾的"三不"原则
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讲台上,腾讯掌门人摘掉标志性的金丝眼镜擦了擦,这个动作让台下观众都笑了。"我家也有两个00后,手机管理这事,我可能比在座各位更有发言权。"马化腾的幽默开场,瞬间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。
他提出企业要做好"三不"原则:
- 不回避:正视青少年网络使用中的真实问题
- 不甩锅:科技企业要主动承担责任
- 不教条:用技术手段解决技术产生的问题
1.1 从"防沉迷"到"智引导"
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最近新增了"学习模式",这个功能有点意思。孩子打开腾讯课堂时,系统会自动屏蔽社交消息,就像给手机套上作业保护壳。马化腾特别提到,他们在开发时参考了北师大《青少年注意力管理研究》的数据,确保功能符合教育规律。
1.2 家长控制台的进化史
记得2017年刚推出家长监控功能时,只能简单限制游戏时间。现在打开守护平台,能看到28种细分功能,从视力保护提醒到消费限额设置,甚至能识别孩子是否在模仿家长指纹解锁。
二、科技企业的教育工具箱
对比五年前单纯做内容过滤,现在的网络教育工具更像瑞士军刀。马化腾现场演示了腾讯课堂的新功能:当检测到学生频繁切屏时,AI助教会自动调整授课节奏。这背后是腾讯AI Lab与华东师大联合研发的注意力模型。
功能模块 | 2018年版本 | 2023年版本 | 技术突破 |
---|---|---|---|
时间管理 | 定时锁屏 | 动态时间分配 | 行为预测算法 |
内容过滤 | 关键词屏蔽 | 语义理解过滤 | NLP深度学习 |
视力保护 | 蓝光调节 | 用眼疲劳预警 | 面部识别技术 |
三、那些比技术更重要的事
论坛茶歇时,听到几个校长在讨论:"技术再先进,关键还得看人怎么用。"这话说到了点子上。马化腾在问答环节也坦言,他们收到过家长投诉,说孩子用爷爷奶奶的身份证注册账号。
腾讯现在采取的双重验证机制挺有意思:除了身份认证,还会随机抽查用户进行算术题验证。要是注册信息显示60岁,却连三位数加减都算错,系统就会启动人工审核。
3.1 教育不是单机游戏
深圳实验学校王老师分享了她的经验:把腾讯文档的协作功能用在小组作业里,孩子们为了争当"编辑之星",连标点符号都检查三遍。这种正向引导,可能比单纯限制更有效。
3.2 乡村学校的智能黑板
在江西遂川,腾讯捐赠的智能教室让山里孩子也能上编程课。马化腾提到个细节:他们特意把操作界面从英文改成当地方言语音提示,这个改动让老教师们的接受度提高了70%。
四、明日学校的模样
北京中关村三小的"未来教室"里,腾讯开发的VR地理课成了爆款。学生们戴着眼镜"攀登"珠峰,海拔每升高1000米,体感温度就下降6度。这种沉浸式学习,让原本枯燥的气候知识变得鲜活起来。
马化腾透露他们正在测试自适应学习系统,能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动态调整习题难度。这就像给每个孩子配了私人教练,系统参考了华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的教案库。
傍晚回家时,又遇见张姐在楼下散步。她晃了晃手机:"刚装了那个守护平台,发现孩子上周自己设置了每天1小时的学习打卡。"科技与教育的化学反应,或许就藏在这些小变化里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