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记录:如何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记录:用游戏打开社交之门

午后阳光斜斜地洒进教室,3岁的朵朵攥着玩具救护车,眼巴巴看着乐乐手里的消防车。王老师蹲下身轻声说:"朵朵要不要试试说'我们可以交换玩'呀?"两个小不点磕磕绊绊地完成首次"谈判",这幕让我想起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说的:"幼儿的社交技能,都是在这些细小的互动瞬间生长出来的。"

五大区域游戏里的社交密码

在我们班的日常活动中,这些场景每天要上演二十多次。根据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,我们设计了五个特色活动区,像五把小钥匙,悄悄打开孩子们的社交之门。

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记录:如何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

1. 角色扮演区:小大人的社交实验室

每周三的"家庭日"是最热闹的。孩子们套着大好几号的白大褂,抱着玩具听诊器满场跑。上周发生件趣事:扮演医生的轩轩追着"病人"晨晨问:"你哪里痛?要说清楚呀!"晨晨愣了两秒,捂着肚子说:"这里...吃饭痛。"这种对话看似简单,实则藏着观点采择能力的萌芽。

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记录:如何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

  • 准备材料:职业服装、仿真玩具、情景道具箱
  • 教师引导要点:示范礼貌用语,制造"突发状况"(如娃娃生病需要会诊)
  • 常见进步:角色对话时长从30秒延长至3分钟

2. 积木建构区:在倒塌中学会合作

记得那个总爱推倒别人作品的航航吗?自从我们引入团体搭建任务,变化悄悄发生。现在他会在动手前问:"我想放这块三角形的,可以吗?"数据显示,采用合作模式后:

行为类型单独游戏时合作游戏时
语言交流次数2.3次/小时11.7次/小时
冲突发生率37%14%

游戏设计的三个小心机

在材料投放上我们藏着些小巧思:故意减少同款玩具数量,逼着孩子们开口协商;把串珠游戏的珠子分成不同颜色放在两个孩子面前;就连绘本角的椅子都设计成必须两人共坐的秋千椅...

音乐游戏中的社交节奏

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记录:如何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

晨圈时间的改良版《找朋友》游戏最受欢迎。当音乐突然停止,孩子们要像考拉抱树那样抱住最近的伙伴。刚开始总有孩子站在原地哭,现在他们会主动挪着小步子去找朋友。这个月的数据显示:

  • 主动肢体接触意愿提升68%
  • 拒绝同伴邀请的情况下降至6%

记录与调整的魔法

我们的观察笔记本上记满可爱片段:"11月3日,小米主动给咳嗽的乐乐递水杯""11月7日,浩浩在洗手间教新来的阳阳挽袖子"。这些鲜活的记录就像社交能力生长的年轮,指引着我们明天该在美工区多放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涂鸦墙,还是在阅读区增加需要配合操作的立体书。

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,看着孩子们渐渐学会说"请""我们一起",突然明白幼儿社交就像春雨,游戏就是那朵带着雨滴的云。当朵朵终于鼓起勇气说出"乐乐,我们可以轮流玩吗",我知道又一颗小种子开始发芽了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