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人格被人民网点评怎么办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当人民网点名《第五人格》:一场游戏与社会的碰撞

凌晨两点半,我盯着电脑屏幕右下角跳动的QQ群消息——"《第五人格》被人民网点名了!"后面跟着七八个惊恐表情包。泡面汤在键盘旁边冒着热气,我突然想起上周还跟室友开黑时说的那句:"这游戏迟早要挨锤。"

事情是怎么开始的?

2023年8月那篇题为《部分网络游戏血腥暴力元素调查》的报道,就像往游戏圈扔了颗深水炸弹。人民网记者用很克制的笔调写道:"某非对称竞技手游中,监管者追击求生者时出现的'恐惧震慑'特效,伴有大量红色粒子效果..."后面跟着的专家访谈里,某高校心理学教授提到"长期接触此类视觉刺激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"。

我翻出手机相册里去年漫展拍的cosplay照片——那个穿着红蝶和服的小姐姐,现在想来确实有点瘆得慌。游戏里那些细节突然在脑子里闪回:

  • 小丑电锯上的锈迹做得太逼真
  • 地下室处刑椅的锁链音效
  • 角色受伤时衣服破损的物理效果

开发商的神操作

网易的反应比所有人预想的都快。公告发出来第三天,游戏登录界面就变成了温馨的向日葵背景,更新公告里写着:

修改前 修改后
血红色恐惧震慑特效 蓝色电流特效
处刑动画 气球捆绑动画
角色受伤呻吟 "哎呀"等拟声词

我认识的某个游戏策划在朋友圈吐槽:"通宵改了三版方案,美术组都快把数位板画穿了。"最绝的是他们连夜给监管者都加了阳光笑容——想象下杰克戴着面具对你咧嘴笑的样子,比原来恐怖十倍好吗!

玩家们的分裂反应

微博超话里吵得不可开交。有个玩了2000小时的老玩家发长文说:"当初就是冲着哥特风格入坑的,现在改得跟儿童乐园似的。"下面点赞最高的回复是:"要不你去玩《黎明杀机》原版?保证够刺激。"

但学生家长群体明显松了口气。我在某个妈妈群里看到这样的对话:

  • "终于不用每天盯着孩子手机了"
  • "昨天我家孩子说游戏里新增了防沉迷提示"
  • "那个新出的历史人物皮肤还不错,至少比吸血鬼正常"

行业观察者的视角

第五人格被人民网点评怎么办

翻看《2023中国游戏产业报告》会发现,这早就不是单个游戏的问题。去年有17款游戏因为类似原因调整内容,其中6款是网易系产品。某不愿具名的从业者在知乎匿名回答里写道:"现在做恐怖元素就像在雷区跳芭蕾,既要有艺术表现力,又不能踩到审查红线。"

比较有意思的是,Steam平台同期上线的国产恐怖游戏《纸嫁衣4》,因为明确标注"18+"且没有内购系统,反而获得了相对宽松的创作空间。这或许说明...

(窗外传来垃圾车的声音,看了眼时间已经凌晨三点四十。咖啡喝完了,冰箱里还剩半瓶乌龙茶。)

普通玩家的真实体验

我那个总在游戏里秒倒的室友,更新后第一把就抽到了新出的戏曲皮肤。"你看这个水袖动作多流畅,"他转着手机屏幕给我看,"就是追击战的时候总感觉少了点什么..."

排位赛等待间隙,公屏聊天突然有人问:"你们觉得现在的游戏更好玩了吗?"沉默了几秒,有人回:"至少我妈不总念叨了。"后面跟着一串"哈哈哈"。

第五人格被人民网点评怎么办

深夜单排时遇到个用入殓师的玩家,开局就发消息:"别救,保平。"我蹲在柜子后面看他操作,突然发现角色受伤时的特效变成了飘落的银杏叶——这个改动其实还挺浪漫的。

茶喝完了,天快亮了。游戏图标在手机屏幕上亮着,那个戴着礼帽的侦探似乎在对我说些什么。或许明天该重新下载《纪念碑谷》玩玩?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