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影活动中应如何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
如何在观影活动中搞定全家老小的喜好?这5招让票房翻倍
上周五晚上七点半,朝阳区某影院大厅里站着三组观众:抱着爆米花桶的小学生正踮脚看漫威立牌,穿汉服的情侣在《封神》海报前自拍,后排坐着翻报纸的大爷时不时瞄一眼放映表。值班经理老王看着实时上座率发愁——明明做了促销活动,怎么每场都空着三成座位?
一、5类观众画像与应对秘籍
根据艺恩咨询2023年调研数据,影院黄金时段观众构成比例如下:
观众类型 | 占比 | 黄金观影时段 | 内容偏好 |
---|---|---|---|
亲子家庭 | 28% | 周末白天 | 动画/合家欢 |
年轻情侣 | 24% | 19:00-21:30 | 爱情/悬疑 |
资深影迷 | 18% | 工作日晚 | 文艺/经典重映 |
中老年群体 | 15% | 工作日上午 | 主旋律/戏曲 |
商务人士 | 15% | 午休/下班后 | 纪录片/轻喜剧 |
1. 搞定带娃家庭的三板斧
上周末在万达影城看到的场景特别有意思:检票口放着等比例缩小的钢铁侠盔甲,孩子们排队拍照时,工作人员顺势递上漫威主题的填色手册。秘诀在于:
- 在动画片场次前30分钟开设亲子手工坊
- 提供可反复使用的卡通造型爆米花桶(比普通装贵5元但多送贴纸)
- 设置家长等候区的免费美式咖啡续杯服务
2. 年轻情侣的浪漫经济学
情人节在UME影院观察到的现象:购买双人套餐的情侣中有83%会主动拍摄影院布置的打卡点。关键要把握:
- 在爱情片放映厅布置霓虹灯拍照墙
- 推出包含2张票+1桶爆米花+2杯特饮的131.4元套餐
- 散场时赠送定制票根(印有当天日期和电影台词)
二、影迷群体的特殊需求破解法
去年《阿凡达》重映时,中国电影资料馆做了个实验:在普通场次外增设主创交流会专场,票价提高40%但上座率反而多12%。这类观众最在意:
- 4K修复版与普通版的画质对比演示
- 限量版导演签名海报获取资格
- 映后30分钟的电影解析讲座
三、被忽视的中老年观影蓝海
据猫眼研究院调查,上午场观众中62%是50岁以上群体。石家庄某影院的做法值得借鉴:每周三上午设置银发专场,包含:
- 影厅温度调高2摄氏度
- 提供老花镜和养生茶饮
- 字幕字号放大20%
四、商务人群的时间管理术
陆家嘴商圈影院的数据显示,工作日晚间19:00-20:00的观众中,42%会携带笔记本电脑。针对这类观众可以:
- 推出商务套餐票(含1小时休息室使用权限)
- 在影厅后排设置带USB接口的座位
- 提供15分钟精剪版预告快速了解电影
北京某影院经理上周尝试了个新招:把常规的120分钟电影拆分成上下半场,中间插入10分钟行业大咖解说。没想到工作日晚间上座率直接涨了25%,还有观众在映后围着主持人要名片。
说到底,放电影就像开餐馆,不能指望蛋炒饭满足所有食客。下次排片时,不妨先看看周边三公里住着什么人群,就像咖啡店会根据社区调整菜单那样。毕竟让戴老花镜的大爷和玩switch的小孩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观影乐趣,这场子才算真正活起来了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