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冠名权在激励团队成员上的作用
活动冠名权:让团队拧成一股绳的秘密武器
上周路过老张的烧烤摊,看他正拿着毛笔在红色横幅上认真写着"XX啤酒杯夏季挑战赛"。我打趣说:"张老板这是要进军体育界啊?"他嘿嘿一笑:"哪儿啊,咱家小超市冠名了社区篮球赛,员工现在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,送货都比平时快两倍。"
一、冠名权不是简单的贴标签
很多管理者以为活动冠名就是出钱买个广告位,其实就像老张的案例,当团队成员看到自己公司的名字印在活动物料上时,那种微妙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。去年哈佛商业评论做过调研,参与冠名项目的员工留存率比普通项目高37%。
1.1 身份认同感的化学反应
我们项目组去年冠名了行业创新大赛,前台小刘主动把工牌挂绳换成活动定制款。她说:"现在见客户都感觉腰板挺得更直了。"这种自发行为背后,是集体荣誉感在起作用。
激励方式 | 员工参与度提升 | 效果持续时间 | 数据来源 |
现金奖励 | 42% | 1-3个月 | 德勤2022薪酬调研 |
冠名权项目 | 68% | 6-12个月 | 盖洛普企业文化报告 |
二、三个真实场景里的激励密码
上海某科技公司的案例特别有意思。他们用实习生名字冠名内部编程马拉松,结果那个刚毕业的小伙子带着团队连续加班两周,产品上线时间比计划提前了20天。
2.1 看得见的成长轨迹
市场部李姐跟我说,她们团队负责的"春雨计划"公益冠名项目,光是策划会就开了8次。最让她惊讶的是,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实习生小王,竟然主动提出要设计活动吉祥物。
- 研发部用季度冠军名字命名代码仓库
- 客服中心每月评选"金话筒"冠名热线
- 销售团队用超额完成率命名客户见面会
三、实施冠名权激励的四个关键步骤
杭州某电商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。他们每个双十一战役都会让各部门竞拍活动冠名权,获胜团队不仅能获得命名权,还能决定庆功宴的举办形式。
3.1 从"要我做"到"我要做"的转变
财务部老周以前最头疼预算审批,自从引入冠名权机制后,他笑着说现在各部门交方案都会自带三种成本测算模型,"跟菜市场挑西瓜似的比谁更划算"。
四、小心这些常见的坑
深圳某创业公司曾把全年业绩冠名权给销售冠军,结果出现数据造假。后来改成"季度流动冠名制",既保持新鲜感又避免恶性竞争。《组织行为学》书里提到,冠名周期最好控制在3-6个月。
最近听说老张的超市要冠名社区围棋比赛,他神秘兮兮地说:"这次要让仓库管理员老吴带队,那老爷子年轻时可是业余五段..."门帘被风吹得哗哗响,烧烤架上的肉串正滋滋冒着油星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