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游戏梗图遇上成人用品: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跨界误会
凌晨三点刷淘宝的时候,突然被推荐了个奇葩商品——"王者荣耀私处玩具",差点把嘴里的泡面喷在屏幕上。这年头联名款见多了,但游戏角色和成人用品搞跨界还是头回见。揉着眼睛研究了半宿才发现,原来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乌龙事件。
这玩意儿到底怎么来的?
事情要从去年夏天说起。某小作坊把热门游戏角色形象直接印在跳蛋上,商品详情页还写着"安琪拉同款魔法棒""妲己尾巴造型"之类的描述。最绝的是包装盒直接盗用游戏UI设计,连技能图标都没改,活脱脱把情趣用品做成了周边手办。
根据《2023年中国成人用品行业白皮书》,这类山寨联名产品在三四线城市销量意外不错。但仔细看评论区就知道,多数买家压根没意识到侵权问题:
- "买给闺蜜的生日礼物,她玩王者荣耀肯定喜欢"
- "造型很可爱,就是震动模式取名'五杀模式'有点羞耻"
- "质量一般,但冲着赵云皮肤买的"
游戏公司到底管不管?
腾讯法务部去年底批量起诉了47家相关厂商,判决书显示这些产品存在三重侵权:
侵权类型 | 具体表现 | 判罚案例 |
著作权侵权 | 直接复制游戏角色美术设计 | 深圳某厂赔偿12.8万 |
商标侵权 | 使用"王者荣耀"作为商品名称 | 义乌某商家罚没23万 |
不正当竞争 | 暗示官方授权误导消费者 | 广州某网店公开致歉 |
不过有意思的是,真正由腾讯授权的成人用品联名反而特别谨慎。去年某大厂推出的KPL赛事纪念款按摩仪,就只用了极简的战队色系设计,包装上明确标注"非性用品"。
消费者到底图什么?
和做成人用品批发的发小聊过这事,他总结出三类典型买家:
1. 玩梗型消费者
95后居多,纯粹觉得"在床头摆个孙尚香弩炮造型的玩具很酷",实际使用率可能还不如手机支架高。
2. 情怀型用户
三十岁左右的女性,把游戏元素当作缓解尴尬的缓冲剂。"总比那些直白的情趣用品看着舒服"——这是某母婴论坛里的真实反馈。
3. 信息差群体
真的以为是官方正版周边,买来送人才发现不对劲。有个倒霉哥们把"程咬金造型"的玩具当手办送给女同事,现在全公司都叫他"社会性死亡选手"。
行业里的黑色幽默
广东某代工厂的质检员小王跟我说,他们生产线同时接情趣用品和游戏外设的订单。"有时候流水线上并排放着电竞鼠标和按摩棒,连震动马达都是同款,就差没把‘五杀提示音’装进情趣玩具里。"
更魔幻的是产品研发环节。某次行业展会上,我看到个"蔡文姬婴儿车造型"的样品,设计师信誓旦旦说这是为了吸引年轻妈妈群体。结果展台隔壁就是正经做母婴产品的,两个展位的工作人员互相不敢对视。
凌晨四点的泡面已经凉了,刷着淘宝上那些月销200+的"韩信长枪造型"玩具,突然想起《消费者行为学》里那句话:"当亚文化符号被商品化时,总会产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变异。"或许过几年再回头看,这场闹剧会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进程中的有趣注脚吧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