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"索命13关"和"蛋仔派对"的那些事儿
凌晨两点半,我盯着电脑屏幕发呆,咖啡已经凉了。突然想起来前几天有个读者私信问我:"索命13关和蛋仔派对到底什么关系?作者是一个人吗?"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,今天干脆就聊聊这个。
先说结论:它们真没啥直接关系
这事儿得掰开了说。《索命13关》是部2006年的加拿大恐怖片,导演是William Fruet。而《蛋仔派对》是网易2021年推出的休闲竞技手游。这俩一个是电影一个是游戏,中间隔了整整15年,八竿子打不着。
但为啥总有人把它们扯一块儿呢?我琢磨着可能有这几个原因:
- 名字都带点惊悚感(虽然蛋仔派对其实很萌)
- 都有"闯关"元素
- 网上有些标题党文章硬把它们凑一起
《索命13关》到底讲了啥
这片子挺冷门的,IMDb评分才4.9。剧情大概是一群年轻人被绑架,被迫玩13个致命游戏。每个关卡都对应一种死法,活下来才能进入下一关。典型的低成本B级片套路。
上映年份 | 2006 |
类型 | 恐怖/惊悚 |
片长 | 91分钟 |
主要演员 | Kristen Quintrall, Steven C. Miller |
说实话这片子拍得挺糙的,特效假得让人想笑。但有些cult片爱好者就爱这个调调,觉得有种粗粝的真实感。
为什么有人觉得它和蛋仔派对有关
我翻了不少论坛,发现主要是这三个误会:
- 都带数字(13关 vs 派对赛季)
- 都有淘汰机制
- 某些自媒体刻意制造话题
最离谱的是看到有人说"蛋仔派对的隐藏关卡灵感来自索命13关",这纯属瞎扯。网易官方从没这么说过,游戏风格也完全不同。
《蛋仔派对》的真实背景
这款游戏2021年5月27日公测,玩法类似糖豆人,但加入了更多中国元素。角色都是圆滚滚的"蛋仔",画风特别治愈。
主要特点:
- 最多32人同场竞技
- 自定义地图编辑器
- 赛季制更新内容
- 社交属性很强
开发团队是网易的Zen工作室,和恐怖片半毛钱关系都没有。要说灵感来源,倒更像是借鉴了Fall Guys和马里奥派对。
为什么取名"蛋仔派对"
网易的市场总监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过(具体哪次我记不清了),取这个名字是想要:
- 突出角色形象(蛋形)
- 强调社交属性(派对)
- 容易记忆和传播
你看,从头到尾都和恐怖不沾边。那些把两者联系起来的说法,基本都属于过度解读。
类似的误解还有哪些
这种跨领域"拉郎配"的现象挺常见的。比如:
被误解关联的作品 | 实际关系 |
《鱿鱼游戏》和《糖豆人》 | 只是玩法相似 |
《寂静岭》和《生化危机》 | 同类型但不同公司 |
《王者荣耀》和《英雄联盟》 | 有借鉴但非同一团队 |
写到这里突然发现咖啡杯底下压着一包没拆的饼干,难怪总觉得饿。继续说回正题...
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解
根据传播学教授沃特·翁(Walter Ong)的理论,这种误读往往源于:
- 信息碎片化:人们只记住关键词而忽略上下文
- 联想机制:大脑自动关联相似元素
- 确认偏误:先入为主后只寻找支持证据
简单说就是,当人们同时听说"13关"和"闯关游戏",大脑会自动建立联系,哪怕这联系根本不存在。
一个有趣的实验
2018年《认知科学》期刊上有篇论文提到,给测试者看两组毫无关联的词语,间隔24小时后,超过60%的人会错误地认为它们存在逻辑关系。这可能就是"索命13关作者是蛋仔派对"这种说法能流传开的原因。
窗外开始有鸟叫了,天快亮了吧?最后再回答几个常见问题...
Q&A环节
Q:有没有可能网易团队有人喜欢这部电影?
A:当然可能,但这不等于创作灵感来自该电影。就像我喜欢《教父》不代表我写美食文章是在向黑帮致敬。
Q:为什么搜索引擎会把它们关联起来?
A:算法抓取了同时讨论这两个关键词的页面,不代表内容正确。就像搜"香蕉"和"手机"也能找到结果,但它们显然没关系。
Q:以后还会出现类似误解吗?
A:肯定会。信息越多,噪音越大。建议看到这类说法时:
- 查证原始出处
- 对比时间线
- 看官方说法
咖啡彻底凉透了,饼干也吃完了。希望这篇熬夜写的东西能帮到有同样疑问的朋友。要是哪里写错了...呃,欢迎指正,反正我也改不动了,得去补个觉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