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整理腾讯的营销案例时,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——他们每次跟网红合作都能精准戳中用户痒点。就拿去年《王者荣耀》五周年活动来说,明明是个常规庆典,愣是通过@张大仙和@剑仙的直播联动,把游戏日活量拉高了23%。这背后藏着哪些门道?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聊聊。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一、KOL策略制定四步走

上周和做市场的老王撸串,他愁眉苦脸说找了十几个百万粉博主,带货效果还不如楼下煎饼摊。其实问题出在策略框架上,咱们看看腾讯怎么搭这个台子。

1. 目标人群画像

腾讯在做《创造营2020》推广时,先用自家广点通系统扫了遍用户数据。发现核心观众里73%是Z世代女性,其中48%有追星消费习惯。这就决定了要找能跳女团舞的颜值博主,而不是游戏解说类KOL。

  • 年龄层:18-24岁占比61%
  • 地域分布:新一线城市占大头
  • 内容偏好:竖屏短视频>长图文

2. 金字塔型矩阵搭建

见过腾讯给微信支付做的春节红包活动没?他们可不是逮着顶流就签,而是搞了个3:5:2的配置:

头部KOL 3位(如李佳琦) 引爆话题 覆盖2.8亿人次
腰部达人 50位(垂直领域) 场景渗透 互动率12.7%
素人用户 2000位(UGC创作) 口碑扩散 成本降低41%

二、内容共创的三大心法

去年帮朋友奶茶店做推广,原封不动照搬博主文案,结果评论区全是"又接广告"。后来偷师腾讯视频的做法,发现人家和@毒角SHOW合作《脱口秀大会》时,专门设计了"美式段子手"的人设剧本。

1. 埋梗不硬广

留意过和平精英@朱一旦的合作没?全程没提游戏名,但那条"枯燥的吃鸡日常"播放量破4700万。关键是把游戏场景自然融入剧情:

  • 用标志性语音包做转场音效
  • 定制限量版降落伞皮肤
  • 直播时"不小心"露出游戏界面

2. 数据实时调优

腾讯给微视做推广时有个狠招——每6小时刷新次数据看板。有次发现@多余和毛毛姐的带货视频点赞高但转化差,连夜把商品链接从第三秒调整到第十秒,CTR立马从1.3%飙到5.7%。

三、效果追踪避坑指南

去年双十一见过某品牌晒的战报吧?"KOL带动销量500万",结果一查发现490万是自然流量。这里头的水深着呢,咱们看看腾讯怎么挤水分。

1. 三码追踪体系

在推广腾讯会议企业版时,他们给每个KOL分配了专属的:

  • 下载链接(带UTM参数)
  • 优惠券码(博主姓名首字母)
  • 客服暗号(如"大仙推荐")

2. 排除自然流量干扰

参考腾讯广告后台的归因模型,他们会把合作期间的自然增长量扣除。比如某KOL带来10万新增,同期自然增长是7万,真实贡献就是3万。这个算法还被写进了《2021中国数字营销基准报告》。

腾讯营销活动案例:如何制定有效的KOL合作策略

四、长效价值挖掘

见过太多品牌把KOL当一次性工具人,腾讯在运营NBA社区时却玩出新花样。他们让@柯凡这类体育解说持续生产内容,三个月内用户停留时长从1.2分钟拉到4.8分钟。

腾讯营销活动案例:如何制定有效的KOL合作策略

合作阶段 内容形式 用户粘性
预热期 赛事预测直播 场均观看38万
爆发期 球星互动连麦 弹幕量增长210%
长尾期 经典回放解说 完播率79%

写完这些突然想起楼下菜市场,其实找KOL就跟挑时令蔬菜似的——得看新鲜度、看品相、还要会讨价还价。下次再看到哪个品牌合作网红翻车,你就知道问题八成出在没搭好这个三层架构。话说回来,腾讯那套数据追踪系统是真香,改天得找他们技术老哥取取经。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