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用STEAM教育玩转物理实验的6个妙招
小区张姐最近总跟我抱怨,她家初二的小子物理成绩直线下滑。网课做不了实验,孩子对着屏幕比划电路图,急得直挠头。这让我想起去年用乐高教侄女杠杆原理的事——谁说物理实验非得在实验室?
当物理课遇上封控令
教育部2022年调研显示,83%的中学减少了实体实验课时。我邻居老王的双胞胎闺女,整个初二只在返校时摸过两次电流表。但有意思的是,那些家里有工程师父母的孩子,反而在厨房里搞起了「家庭实验室」。
实验方式 | 操作难度 | 材料成本 | 互动性 |
---|---|---|---|
传统实验室 | 专业设备 | 高 | 师生单向 |
家庭实验 | 生活用品 | 低至0元 | 全家参与 |
虚拟实验 | 软件操作 | 中等 | 人机互动 |
厨房里的物理课
上周去菜市场,看到卖鸡蛋的摊位突然有了灵感——这不就是现成的自由落体实验场吗?回家就让儿子做了个对比实验:
- 生鸡蛋vs熟鸡蛋:旋转时长差异引出惯性概念
- 不同楼层坠落:用手机慢动作拍摄鸡蛋下落轨迹
- 盐水浮力测试:顺便复习密度计算公式
STEAM工具包DIY指南
我给侄女准备的生日礼物是自制的「百宝箱」,里面装着:
- 废光盘(做陀螺仪)
- 橡皮筋(研究弹性势能)
- 老式机械钟(拆解齿轮系统)
虚拟实验的正确打开方式
清华附中的李老师开发了个微信小程序,学生上传自制斜坡视频,AI自动计算加速度。这让我想起疫情期间火爆的PhET仿真实验平台,不过总觉得隔着屏幕少了点「手感」。
线上线下混合方案
最近帮社区孩子们组织的「阳台科学节」挺有意思:
- 周一晒自制望远镜
- 周三比纸桥承重
- 周五办线上答辩会
那些意想不到的收获
对门刘叔是位水电工,现在成了小区里的「客座教授」。他带着孩子们用PVC管做声波实验,反倒让孩子们明白了驻波原理。这种跨代际的知识传递,怕是传统课堂难以复制的。
窗外的梧桐树抽了新芽,楼下又传来孩子们用易拉罐做「电话」的笑声。或许当我们放下对实验室的执念,物理教育的春天才真正到来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