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机活动中的赠品,到底藏着哪些小心思?
上周陪闺蜜去商场买手机,店员指着柜台里堆成小山的赠品说:"现在下单送蓝牙耳机、充电宝,还有抽奖机会呢!"闺蜜眼睛发亮就要掏钱包,被我一把拉住。回家的地铁上,我俩掰着手指头算:这些赠品到底值不值?商家为啥非要送东西不可?
一、赠品分类: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
仔细观察各大品牌的购机活动,赠品大致能分成三类:
- 实用型:充电器、手机壳、自拍杆
- 体验型:视频网站会员、云存储空间
- 情感型:定制刻字服务、联名周边
赠品类型 | 平均成本(元) | 消费者感知价值(元) | 复购促进率 |
蓝牙耳机 | 80-150 | 200-300 | 12% |
半年视频会员 | 30-50 | 80-120 | 25% |
定制手机壳 | 20-40 | 50-80 | 8% |
二、羊毛出在羊身上?成本账本大揭秘
某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总监老张跟我透露,他们去年双十一的赠品预算是整机利润的18%。"看着送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,其实耳机的采购价比零售价低40%,会员卡更是批量采购的"期货"。"
三、心理学角度的赠品魔力
商场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顾客拿着计算器噼里啪啦算,明明手机价格和官网一样,就因为有赠品,总觉得"赚到了"。这种损失规避心理被商家用得炉火纯青——不要赠品?感觉就像丢了已经到手的宝贝。
四、赠品背后的品牌心机
- 充电宝印着logo,每次掏出来都是移动广告
- 赠送自家云服务,培养用户使用习惯
- 联名款赠品吸引特定粉丝群体
隔壁王叔去年买电视送的语音遥控器,现在全家人都离不开了。"本来觉得就是个赠品,现在反而成了换电视必须考虑的因素。"他边说边用语音调大了空调温度。
五、精明消费者的拆招指南
表妹今年618买手机时,把三家平台的赠品折算成现金抵扣,发现某平台虽然标价高200元,但算上转卖赠品反而更划算。她得意地说:"耳机挂闲鱼卖了180,比直接降价还多赚30。"
平台 | 手机价格 | 赠品市场价 | 实际支出 |
A商城 | 2999 | 349 | 2650 |
B旗舰店 | 2899 | 199 | 2700 |
晚风掀起奶茶店的塑料门帘,柜台前的小情侣正在纠结:"要这个碎屏险还是选那个保温杯?"店员笑眯眯地又推过来一个充电宝。玻璃窗外,商场的霓虹灯明明灭灭,照在那些精心设计的赠品上,泛着温柔的微光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