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送现金是否违反了其他相关法律规定
活动送现金到底违不违法?看完这篇你就心里有数了
周末跟老张在小区门口吃早点,他愁眉苦脸地说自家奶茶店搞"买三杯抽100元现金"被顾客举报了。这事儿让我想起最近不少商家都在问:活动送现金到底踩了哪些法律红线?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。
一、从咱们消费者角度看送现金
上个月我家楼下超市搞"消费满200抽现金红包",王婶抽中500块乐得合不拢嘴。但要是商家玩文字游戏,说好"100%中奖"结果都是优惠券,这就触犯了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二十条。记得2019年杭州那个健身房案例吗?说好的签到送现金最后耍赖,被市场监管局罚了3万块。
1.1 这些套路要当心
- 中奖概率跟宣传不符(就像买彩票说中奖率高实际都是"谢谢惠顾")
- 领奖设置隐形门槛(非要转发20个群才给兑奖)
- 现金奖励突然变代金券(去年双十一某电商平台就这么干的)
二、同行竞争中的潜规则
老李的火锅店去年搞"吃火锅送现金",对面店立马挂出"消费就送双倍现金"的横幅。这种较劲容易踩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十条的雷区。给大家看个对比表就明白了:
促销方式 | 合规操作 | 风险操作 |
现金返还 | 明确公示发放规则 | 承诺金额远超成本 |
抽奖活动 | 公证处监督开奖 | 虚设大奖吸引客流 |
三、钱的问题最要命
说个真人真事,我表弟公司去年搞用户返现,结果忘了代扣个税,最后补缴了五万多。根据《个人所得税法》第九条,单次中奖超过800元就得代扣20%的税。这里有个计算公式:
- 应扣税额 = (中奖金额 800) × 20%
- 比如中了1000元,要扣(1000-800)×20%=40元
四、新型玩法暗藏玄机
现在朋友圈经常看到"邀请好友得现金",这种裂变营销要特别注意《网络安全法》第四十四条。上个月某社交平台就因收集用户通讯录被约谈,他们那个"邀请3位好友领50元"的活动直接被叫停。
4.1 个人信息保护三原则
- 不强制索取通讯录权限
- 不默认勾选隐私协议
- 不保留非必要用户数据
天色渐暗,街边的奶茶店又亮起了霓虹灯。路过老张的店时,看见他正在重新设计促销海报,这次把"最高可获100元"改成了"百分百得8元现金券"。玻璃窗上贴着崭新的营业执照,映着晚霞泛着暖暖的光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