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门回归活动筹备中,团队协作的实战指南
上个月路过社区活动中心,正撞见老张带着二十多号人排练洪门鼓乐。三伏天的日头下,他们后背的衣服都洇成了深色,鼓槌敲击的节奏却整齐得像机械表芯。这场面让我想起去年参与洪门文化周筹备时,我们团队在仓库熬夜组装龙头灯笼的经历——好的团队协作,真的能让传统文化活动焕发新生机。
一、活动筹备组的骨架怎么搭
筹备洪门巡游那天,老李把报名表往桌上一拍:"68个志愿者,怎么安排?"我们最后用了个土办法:把红纸裁成三种颜色,分别代表核心决策组、现场执行组和后勤保障组。
- 决策组保留洪门老师傅的话语权,他们记得清光绪年间的仪轨
- 执行组安排90后当主力,手机玩得溜的负责新媒体直播
- 保障组多是社区阿姨,管盒饭发放比专业物流公司还利索
1.1 岗位说明书要带烟火气
别照搬企业那套JD模板。给巡游旗手写的职责说明是:"要扛得住3斤重的锦缎旗,认得清东南西北,嗓门得盖过舞狮的铜镲声。"
传统模式 | 改良方案 |
层级审批(平均耗时2天) | 紧急事项钉钉特批通道(30分钟响应) |
纸质签到表 | 微信定位打卡+人脸识别 |
二、当老规矩遇上新工具
洪门老师傅们起初死活不用协作软件,直到有次暴雨突袭,微信群200条语音根本找不到关键信息。现在他们用腾讯文档记传承要点,还会在关键处标黄:"这个步法错不得,错一步整条龙就缠住了。"
2.1 沟通节奏要踩着鼓点
我们发现个规律:筹备期每天傍晚6点开短会效果最好——菜市场收摊了,接孩子的也回家了,大伙儿能专心说事。重要事项用企业微信标记待办,比在祠堂扯着嗓子喊管用。
三、应急预案要像绣花
去年巡游遇上市政修路,临时改道差点让舞龙队撞上行道树。现在我们包里常备三样东西:无人机(提前探路)、对讲机(保持队形)、老黄历(天气突变时老师傅真能掐算准)。
- 医疗组配中医推拿师,比创可贴管用
- 道具箱用防水涂料重新刷过
- 给每位成员手机存好派出所、医院值班电话
远处又传来鼓乐声,这次是新的谱子。老张说今年要尝试把洪门令旗的舞法编成广场舞,让更多街坊参与进来。看着他们调整队形时自然的走位,忽然觉得好的团队协作,就该像这传承了百年的仪式——既有章法,又带着活泛劲儿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