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造营活动策划:如何让媒体和公众主动为你打call
上周五在咖啡厅见到老同学小林,他正愁眉苦脸地翻着媒体通讯录。"我们公司下个月要办创造营选拔赛,领导让我负责媒体邀约,可发了三十封邮件都没回音…"看着他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,我突然想起去年帮某电竞战队策划嘉年华时积累的经验——要让媒体和公众主动关注,光撒网可不行,得学会"精准垂钓"。
一、媒体邀约的正确打开方式
记得第一次接触媒体邀约时,我像发传单似的把通稿群发给200多家媒体,结果阅读量还没公司公众号高。后来某门户网站主编私下告诉我:"每天收上百封活动邀请,能让我点开的邮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——有趣、有料、有面子。"
1. 媒体分类管理指南
媒体类型 | 关注重点 | 接触时段 |
---|---|---|
都市报/电视台 | 社会影响力、正能量故事 | 上午10-11点 |
垂直类网站 | 行业趋势、专业数据 | 下午2-4点 |
自媒体KOL | 内容创意、传播潜力 | 晚上8-10点 |
2. 黄金邀约三件套
- 定制版邀请函:给财经媒体附上往届选手商业价值增长曲线图
- 故事线索包:准备3个真人真事的选手成长故事梗概
- 独家素材库:包含未公开的排练花絮视频和设计原稿
二、让公众自发传播的魔法公式
去年某文创市集策划时,我们设计了"寻找隐藏锦鲤"活动。参与者需要集齐3家摊主的贴纸才能抽奖,结果活动当天摊主们反馈:"好多年轻人拿着手机给我们看他们自制的寻宝攻略!"
1. 社交裂变四步法
- 设置阶梯式奖励机制:邀请3人获电子勋章,5人得优先选座权
- 开发专属AR滤镜:带活动logo的虚拟形象生成器
- 创建UGC话题挑战:我的创造营记忆 征集老粉丝故事
- 安排惊喜空降环节:往届人气选手随机现身报名现场
2. 传播效果对比实验
传播方式 | 参与人数 | 二次传播率 | 成本/人 |
---|---|---|---|
传统广告投放 | 1200人 | 8% | ¥6.5 |
社交裂变活动 | 5300人 | 63% | ¥1.2 |
三、线上线下融合的流量密码
上个月路过商场中庭,正好看见某品牌在办创造营预热活动。他们设置的"即兴创作擂台"前大排长龙——参赛者用现场提供的道具在5分钟内完成创意作品,评委居然是随机抽选的围观群众。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刺激感,让活动视频在抖音获得23万点赞。
1. 沉浸式体验设计清单
- 设置声音邮局:录制对选手的语音祝福
- 开发虚拟投票系统:用手机AR扫描海报参与实时投票
- 布置光影走廊:展示往届选手从海选到出道的影像变迁
2. 资源置换创新方案
合作方类型 | 置换资源 | 预期收益 |
---|---|---|
直播平台 | 专属直播间礼物分成 | 曝光量50万+ |
高校社团 | 校园地推+课程学分 | 精准触达2万学生 |
连锁饮品店 | 主题联名杯套 | 线下覆盖200个门店 |
四、持续发酵的内容保鲜术
某次复盘会上,运营组小张发现个有趣现象:活动结束后的48小时内,自媒体平台的讨论热度反而比活动期间高出27%。这启发我们制定了内容分期释放计划——就像电视剧的预告片花絮,持续吊着观众胃口。
- 倒计时7天:释放选手初印象Vlog
- 倒计时3天:公布神秘导师剪影
- 活动次日:曝光后台冲突事件(事先设计好的)
- 结束后1周:发布选手养成纪录片预告
窗外的晚霞染红了写字楼玻璃幕墙,小林突然把电脑转向我:"快看!刚收到XX网的专访邀约,他们副主编说对我们的选手成长档案特别感兴趣…"看着他手舞足蹈的样子,我不禁想起第一次收到媒体主动联系时,自己差点打翻咖啡的糗样。或许这就是策划的魅力——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惊喜会从哪个角落冒出来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