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跟着「蓝鳍潜水俱乐部」去菲律宾薄荷岛参加海底探险时,我蹲在快艇甲板上反复检查氧气瓶阀门的场景还历历在目。咸湿的海风裹着防晒霜的味道钻进鼻孔,教练老陈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:「别慌,等会儿跟着我的气泡游就成。」
第一次背着气瓶下潜
当后背贴着水面缓缓下沉时,耳朵里像塞了两团棉花。按照培训时学的办法捏住鼻子鼓气,突然听到「啵」的一声,整个世界瞬间清晰起来。25米深处的阳光像被筛过,在沙地上织出晃动的光斑,我的调节器差点从嘴里滑出去——三条黄蓝相间的小丑鱼正歪着脑袋打量这个吐泡泡的怪物。
那些让人挪不开眼的家伙们
- 海龟慢动作:在珊瑚丛撞见只玳瑁,它划水的样子像被按了0.5倍速,连眼皮都是慢悠悠耷拉下来的
- 闪光鱼群风暴:转过悬崖时上万条沙丁鱼组成的银色龙卷,把我们团团围住
- 害羞的蓝环章鱼:正要凑近看石头缝里的蓝光,这小东西「唰」地喷出团墨汁逃走了
装备类型 | 自购款 | 租赁款 |
调节器呼吸阻力 | 0.8kPa | 1.5kPa |
湿式潜水服厚度 | 5mm | 3mm |
脚蹼推进效率 | 32% | 25% |
那些教练不会写在手册里的事
第三天在Balicasag岛遇到强流时,我才真正理解老陈说的「要和海跳探戈」。有股看不见的力量拽着人往深处去,赶紧抓住礁石缝,看着深度计在21米到25米之间来回跳。这时发现面镜起雾的补救妙招——用舌头舔镜片内侧,比涂防雾剂管用多了。
海底世界的奇妙生物钟
夜潜时的手电筒光束像魔法棒,照到珊瑚上会惊起无数透明小虾。最神奇的是遇见发光水母群,它们随着我的动作忽明忽暗,像在玩某种加密版的摩斯密码。参考《海洋浮游生物图谱》才认出,那些闪着幽蓝微光的是夜光游水母。
装备清单里的隐藏彩蛋
- 魔术贴潜水手套:扒礁石时比普通款省力40%
- 可拆卸配重系统:紧急上浮能秒抛2公斤
- 双气囊BCD:在水流复杂区稳定性提升明显
返航时夕阳把甲板烤得发烫,我瘫坐在装备箱上啃能量棒。老陈递来罐冰可乐,罐身凝着的水珠掉在日志本上,刚好晕开了刚写的「PS:下次要带水下记录板」的字迹。远处有群飞鱼掠过浪尖,在暮色里划出几道银线,船舷边的脚蹼还在滴滴答答落着太平洋的水珠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