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猫店铺活动策划与执行:让流量和销量跳起双人舞
老张的童装店上个月做了一场聚划算,备了5000件库存结果只卖出800件。他蹲在仓库门口抽烟,嘴里念叨着:"明明按平台规则做了满减,咋就没人买呢?"这样的场景在天猫商家群里每天都在上演。活动策划不是简单的降价甩卖,而是一场需要精密计算的商业博弈。
一、活动策划的三大命门
上周和做女装的李姐喝茶,她神秘兮兮地掏出个笔记本:"我现在做活动必看这三个数据——店铺uv价值、老客复购周期、竞品促销节奏。"说着用红笔在纸上画了三个圈,茶水渍晕开的痕迹活像战略地图。
1. 目标客群的精准画像
去年双11期间,某母婴品牌把目标客群锁定在「一二线城市25-35岁的新手妈妈」,结果发现60%订单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奶奶辈。他们后来在详情页增加了「隔代育儿贴心之选」的卖点,转化率直接翻倍。
- 淘内数据:生意参谋的访客分析要每天看,就像看股票大盘
- 隐藏需求:客服聊天记录里藏着用户没明说的期待
- 竞品评论区:差评区往往暴露用户最在意的痛点
传统做法 | 进阶玩法 | 数据来源 |
全场5折 | 按用户层级分权益 | 天猫会员体系数据 |
单品直降 | 跨品类满赠 | 行业大盘消费路径分析 |
单纯秒杀 | 预售+抽奖+裂变 | 《2023年大促活动效果报告》 |
二、执行阶段的六个关键帧
还记得去年双12那个凌晨吗?小王的美妆店因为优惠券叠加漏洞被薅羊毛,3分钟损失20万。现在他们团队有个「活动预演」的传统,就像春晚彩排,要把每个环节都走三遍。
2. 资源分配的黄金分割
做家电的老陈有套「433法则」:40%预算买精准流量,30%做老客召回,剩下30%留着实时调控。他说这就像炒菜,火候要随时调整。
- 直通车关键词提前15天养权重
- 钻展素材准备3套不同风格的图
- 客服话术要区分新客和老客版本
时间节点 | 必做事项 | 常见坑点 |
前7天 | 蓄水期人群包建立 | 忽略收藏加购率 |
前3天 | 预售定金催付 | 短信触达频次过高 |
当天 | 实时看板监控 | 库存预警失灵 |
三、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
做食品的老周去年中秋搞了个「买月饼送定制餐具」的活动,结果餐具到货晚了三天,差点被投诉到小二那里。现在他办公室挂着「供应链先行」的书法横幅,据说是花800块找书法家写的。
3. 应急预案四件套
经历过服务器崩溃的数码商家都知道,预案不是写在纸上的:
- 备用支付通道要提前测试
- 客服应急班次按30分钟轮岗
- 爆款库存做三级预警
- 突发舆情响应不超过15分钟
窗外的霓虹灯把"天猫618"的广告牌映得通红,仓库里打包的胶带声此起彼伏。老王把新做的活动方案塞进文件袋,封口处特意多粘了条透明胶——这次,他连雨天物流延迟都考虑进去了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