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营销活动别踩雷:这些法律红线你得知道
超市里堆成小山的粽子礼盒、直播间里喊着"倒数三个数"的主播、朋友圈刷屏的"集艾草换礼品"活动……端午节还没到,商家们的营销大战已经硝烟四起。不过各位老板先别急着冲销量,咱们得先看看法律红线划在哪儿——去年杭州某连锁超市就因为在端午促销中使用"史上最低价"的违规宣传语,被市场监管部门罚了8万元。
一、端午营销的四大常见姿势
街角早餐店支起的粽子摊、商场中庭的龙舟主题展、短视频平台上的古风变装挑战,现在的端午玩法越来越花哨。我整理了市面主流的四种营销模式:
- 线上促销:满减券、秒杀、积分兑换(小心虚假优惠套路)
- 线下活动:包粽子比赛、汉服游园会(防疫预案不能少)
- 食品销售:粽子/咸鸭蛋礼盒(保质期标注要醒目)
- 文化营销:非遗体验、民俗讲座(注意肖像权使用)
二、藏在艾草里的法律风险
2.1 广告宣传别"翻船"
上个月我刚帮朋友处理了个案例:某老字号在粽叶包装上印"含硒量提高免疫力",结果因为无法提供检测证明被投诉。《广告法》第九条说得明白,保健功效宣传必须持证上岗。
危险操作 | 合规做法 | 法律依据 |
"全网最低价" | 标明优惠期限和基准价 | 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十条 |
粽子"买三送一" | 赠品同样标注生产信息 | 《食品安全法》第五十四条 |
2.2 食品安全的"定时炸弹"
去年端午期间全国收到327起粽子变质投诉(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),大部分问题出在冷链运输和存储环节。自家厨房做的"手工粽"千万别上架销售,这可是《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》明令禁止的。
三、不同行业的避坑指南
隔壁王阿姨的社区超市最近在发愁:到底能不能搞"买粽子抽龙舟模型"的活动?这得看具体操作:
- 餐饮店:赠送的咸鸭蛋要独立包装
- 电商平台:主页banner必须标注活动截止时间
- 文化机构:使用屈原画像需确认版权
四、这些细节最容易被忽视
端午前三天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,往往藏在不起眼处:临时工的健康证是否齐全、活动场地的安全通道标识、促销短信里的退订入口…...记得检查宣传物料上的企业名称是否与营业执照完全一致,去年有家公司就因为少了"有限公司"四个字被职业打假人盯上。
马上要过节了,各位老板在备货的不妨抽空翻翻《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》和最新的地方防疫政策。要是拿不准自家活动方案合不合规,最好提前咨询下市场监管部门——他们的端午专项咨询通道通常会在节前两周开通。毕竟咱们做买卖的,既要粽子飘香,也要稳稳当当不是?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