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导致辞在重阳节活动中的沟通技巧
领导如何在重阳节致辞中“说进老人心坎里”?
九月初九的桂花香里,社区张主任攥着写满专业术语的演讲稿直冒汗。台下王奶奶扯着邻居衣袖嘀咕:"这讲的啥呀,又是'老龄事业'又是'政策落实'的..."这场面,像极了咱家里长辈看新闻联播时犯困的模样。
一、传统致辞为啥总让老人打瞌睡?
重阳节活动常变成单向汇报会,问题就出在这三个地方:
1. 官方话术筑起"玻璃墙"
- 典型症状:"推进适老化改造""健全养老服务体系"
- 老人真实反馈:"听着像政府工作报告,和咱跳广场舞的没啥关系"
2. 数据堆砌变"催眠曲"
- 某街道去年致辞:"新增养老床位120张,组织义诊38场"
- 李大爷吐槽:"这些数儿记不住,就想知道看病能不能少排队"
3. 互动缺失成"独角戏"
- 常见场景:领导全程念稿,台下老人刷抖音
- 社区工作者自嘲:"我们准备俩月,热度不如老张头带孙子来玩"
传统模式 | 优化方向 | 数据支撑(来源:《中国节日文化研究》) |
单向宣讲 | 双向对话 | 互动环节可使参与度提升67% |
抽象政策 | 具象故事 | 故事化表达信息留存率提高3倍 |
二、四两拨千斤的沟通秘籍
去年重阳节,朝阳社区刘书记把致辞变成茶话会:
- 开场先问:"在座有没有1949年生的?和新中国同龄啊!"
- 掏出老照片:"这张1985年的敬老院合影,第三排左二是谁?"
- 现场变成"回忆杀",老人们争着讲往事
1. 方言土语最对味
- 把"居家养老服务"说成"送饭上门的小李小王"
- 用"广场舞场地"代替"公共活动空间"
2. 道具用得好,掌声少不了
- 展示社区老人手工作品:"这香包是赵阿姨熬了三夜做的"
- 准备老物件展览:粮票、搪瓷缸引发共鸣
三、让致辞变"星光大道"的实战案例
参考《管理沟通案例分析》中的"三分钟原则":
- 前3分钟讲老人贡献:"记得疫情时帮值班人员缝棉鞋的孙阿姨吗?"
- 中间3分钟说实事:"咱们下月要办智能手机培训班"
- 最后3分钟留互动:"想学广场舞新套路的举手!"
要素 | 错误示范 | 正确示范 |
称呼 | "各位老年朋友" | "叔叔阿姨们" |
政策解读 | "推进医养结合" | "以后看病不用跑两个地方" |
秋阳透过窗户洒在老人们笑出褶子的脸上,社区活动室飘着菊花茶的清香。王书记放下话筒时,张大妈已经拉着工作人员问:"明年重阳节啥时候办呀?"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