盲盒活动的购买是否需要提供身份证明?
最近在商场里看到一群年轻人围在盲盒机前兴奋地拆盒,突然想起朋友家上初中的小孩偷偷用压岁钱买了整套动漫盲盒,结果被家长找店家理论的事儿。这事儿让我开始好奇——买盲盒到底要不要像买烟酒那样出示身份证呢?
一、法律法规怎么说
根据2023年最新修订的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,商家有义务对明显低于合理年龄的消费者进行身份核验。不过具体到盲盒这种新兴消费形式,各地执行标准就像拆盲盒本身一样充满不确定性。
1.1 不同地区的具体要求
中国内地 | 未设置统一规定,部分城市试点"潮玩类商品16+"政策 |
美国加州 | 含随机虚拟道具的盲盒需验证18+ |
欧盟 | 售价超50欧元的概率性商品强制实名登记 |
二、平台规则大不同
上周末特意跑了三家盲盒店做实测:
- 泡泡玛特自动贩卖机:支付时跳出"请确认年满14周岁"的提示弹窗
- 名创优品线下店:收银员看到学生模样顾客会主动询问年级
- 淘宝盲盒专区:部分高价福袋需绑定芝麻信用
2.1 线上线下的验证差异
验证方式 | 线下实体店 | 电商平台 |
年龄提示 | 店员目测判断 | 系统强制弹窗 |
支付限制 | 现金交易无限制 | 需绑定实名账户 |
三、那些隐形的实名认证
其实现在很多家长不知道,孩子在游戏厅用零钱买盲盒虽然不用身份证,但要是用手机支付——比如微信里的青少年模式,单笔消费超200元就会自动通知监护人。
3.1 支付方式的年龄门槛
- 支付宝:未实名账户日限额500元
- 数字人民币:可控子钱包设置消费类别
- 校园卡:部分学校已禁用娱乐消费场景
四、消费者和商家的真实态度
采访了常买盲盒的大学生小刘:"有次买限定款被要求扫脸认证,感觉自己像在买管制刀具。"而潮玩店主王姐则抱怨:"总不能每个顾客都查身份证吧?我们又不是网吧。"
路过小区快递柜时,看到贴着"盲盒必达"广告的柜门上,不知谁用马克笔画了个笑脸。或许在这个充满惊喜与未知的市场里,如何平衡消费自由与未成年人保护,还需要我们共同拆解这个现实中的"社会盲盒"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