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全世界只剩下我:这部漫画为什么让人后背发凉
凌晨三点半,我第N次刷到《只会有我存在的世界》漫画截图——空荡荡的便利店、永远拨不通的电话、主角对着空气说话的对话框。手指悬在屏幕上方犹豫了五秒,还是点开了完整版,结果天亮了都没敢关灯睡觉。
这部漫画到底在讲什么
表面看是个标准末日生存剧:普通上班族小林一觉醒来,发现全世界人类消失,连条野狗都没留下。但当你跟着主角翻遍东京每个角落时,会突然意识到作者埋了更阴间的设定——
- 物品会"重置":吃掉的泡面第二天会重新出现在货架上
- 时间在循环电子钟永远显示7月15日,但植物却在生长
- 有"看不见的观众"主角逐渐发现物品被移动的痕迹
最绝的是第8话那个分镜:主角崩溃大喊"到底有没有人"时,便利店冰柜门突然自己开了条缝。我当时直接把手机甩飞了,这比任何Jump scare都吓人。
为什么这种设定特别戳人
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在《原型与集体无意识》里说过,人类最深的恐惧不是死亡,而是"被全世界遗忘"。这部漫画把这点玩出花来了:
常见末日题材 | 本作设定 |
丧尸/病毒爆发 | 连病原体都没有的绝对寂静 |
幸存者组队 | 主角连张照片都找不到 |
重建文明 | 所有努力都会在第二天归零 |
作者明显研究过感觉剥夺实验——那些自愿待在无声无光房间里的受试者,72小时内都会出现幻觉。漫画里主角对着自动贩卖机说话的样子,简直像极了实验记录里的案例。
三个细思极恐的细节
1. 永远满格的手机信号:明明连基站维护人员都不存在了,主角却能正常刷SNS(虽然没人更新)
2. 镜头的视角问题:有些分镜明显是"有人在远处偷拍"的角度,但画面里永远只有主角一个人
3. 第11话的报纸:主角偶然发现皱巴巴的报纸上,所有文字其实都是他的名字无限重复
我们到底在怕什么
去年大阪大学做了个挺有意思的实验:让志愿者在VR里体验"全世界只剩自己"的场景。结果68%的人撑不到20分钟就主动退出,有个受访者的话特别戳心:"比孤独更可怕的是,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早就死了"。
漫画里有个神来之笔——主角某天突然发现,自己手腕上根本没有脉搏。这个情节让我想起凌晨四点写稿时,盯着显示器太久会产生"我是不是其实不存在"的错觉。可能每个人心底都藏着这种恐惧:
- 加班到整层楼只剩自己时
- 发朋友圈三天没人点赞时
- 生病躺床上听见窗外欢声笑语时
最绝的是第19话的转折(这里不剧透),当主角终于找到"另一个存在"时,那个场景反而比空无一人的世界更让人毛骨悚然。作者很懂恐怖谷理论——完全陌生不可怕,99%熟悉+1%异常才要命。
漫画最新话停在主角对着镜子说"原来如此"的画面,评论区都在猜下一话要神展开。我倒是希望永远别完结,这种抓心挠肝的感觉就像半夜听见楼上弹珠声,明知道可能是水管问题,但还是忍不住想象更恐怖的可能性。
冰箱突然运作的嗡嗡声吓得我一激灵,该睡了。明天早会要是打瞌睡,就说是看《只会有我存在的世界》害的——反正同事们应该能理解,大概。
网友留言(0)